明清文玩琐录(4)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房是一个集起居、著述、交往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散发着特殊韵味的一部分。有史可考的文房始于西汉扬雄的玄斋,历六朝至宋日益盛行。明清时文房进入高度成熟期,文人学士几乎都有自己的文房雅室。江南地区在进入近世之后在中国版图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到了明代中后期,中央对地方的强力控制政策逐渐放松,作为当时全国经济、文化中心的江南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一直伴随文人生活的文房地位凸显,相关理论著作也相继诞生,明清时期的江南文房成为历代文房的集大成者。狭义上我们通常将文人的书房及在其中使用和玩赏的器物称为文房,而广义上的文房则包括文房外部环境、文房建筑形制、文房内部陈设和文房玩赏器物等。另外,江南文人将文房的经营作为寄情人生的文化载体,文房的环境、陈设、器具等都融入了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成为他们心灵的栖息之地,因此江南文房不仅是物质空间,更是江南文人寄托情感的精神空间。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文房文化之所以在江南地区表现得尤为显著,与江南这一区域独特的人文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江南,重视文教蔚然成风,读书、藏书、著书风气盛行。中国人最令人喜爱的特点之一,就是他们对一切与文献,特别是书写和书写材料有关的事物,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千百年来,一大批热诚而天才的学者对书法艺术和文人画珍视有加,他们在这些领域不断耕耘,逐渐发明出一套有关制作和保存各种艺术用品的独特规则,最后体现这些规则的载体得以在学者间传承下来。文房陈设用品成为精心挑选的具象体现,文房不仅是江南文人的读书场所也是实现其文化追求的场所。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的灵山秀水孕育了大量的文人才士,在他们的引领下掀起了习文诵书的社会风气,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清丽脱俗的人文意趣,从而使得明清江南文房显示出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好习文诵书的文化风气也带动了文化市场的活跃,碑帖文玩、金石鼎彝等文物清玩受到追捧。饮食肴撰、住宅园林、衣着服饰、陈设用具等方面大部分消费都和文房及文房用品有密切关系。 明清江南文房的发展与江南地区为当时经济、文化中心地位有关,文房的主体文人思想价值观的转变更是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文人受到挤压。明清统治者对江南文人一以贯之的压制也导致仕途的阻塞。文人在寻求社会出路的时候,价值取向发生了转变。复杂的现实让他们更多地选择了退居斋室,去寻求个人精神的满足。明代中后期心学盛行,为文人满足私欲提供了理论依据。退隐这一古代文人的人生观念在此时也有了一些新变化,在此时文人看来,无论选择何种隐逸方式,最重要的是志在于隐,方能超然物外。“山林亦朝市,朝市亦山林”成为潮流,大隐隐于市的思想为凸显文房的重要性和其功能发展也提供了主观条件。明清的江南,文人传统的清净与世俗享乐结合了起来,一方面不舍弃尘世的快乐享受,另一方面也力求构建有别于普通人的高雅氛围。文房可以说是体现文人雅趣的主要手段。因此,文房得以大力营建。pingpu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